查看原文
其他

稻事•结穗@朴舍最美食材发现之旅•水稻篇(四)

2016-10-18 朴舍 朴择


秋分稻见黄。

秋分时节,朴舍团队第四次来到湖州。



19世纪法国的昆虫学家法布尔在他的名著《昆虫记》中写道:「历史注意这样的一些细节,它赞美把人们引向死亡的战场,却不屑于讲述人们赖以生存的农田;历史清楚知道皇帝私生子的名字,却不能告诉我们谷物是从哪里来的。这就是人类的愚蠢之处。」

——是为题记



农谚讲「稻黄一月,麦黄一夜」。在稻谷慢慢变黄的这一个月里,田里的农活也变得轻松起来,所做无非是根据稻种不同,有些需要排水㸆田,以求水稻扎根深厚,避免倒伏更有利于收割;当然,有些还需要薄水轻灌,像喝酒一样,一口一口咪。



此次品控的吕绍麒老师,来自德国色瑞斯认证的国际检查员,给我们讲解消费者如何简单观察土壤:


从有水或无水的稻田中,也可以看出土壤的状况:此次考察的湖州农场,由于不用化肥,而是搜集散养羊粪为有机底肥,土壤的状况比较好。同时由于大量昆虫、腹足动物的存在,使得稻田里的土壤空气流通、排水良好。土壤中的很多有机质,经微生物分解后,其中之N, P, S, K, Ca, Mg等植物营养元素都释放出来成为无机态,可供植物利用。


因此这个时节的稻田在种植上,并无多少可讲之处,在耕织图中亦可以看到,在「一耘、二耘、三耘、灌溉」之后就是「收刈」了,因此本篇并不像前三篇一样铺陈详述农人与种植。不过在农场里,关于稻种,关于稻芒、茎秆,关于稻米的颜色,以及鸟雀食稻等领域,却是所获甚丰、所见甚多,值得一讲。


关于稻种
为使水稻保持产量,在古时候,大多数农民都十分重视选种、育种。宋人郭祥正有诗云:「田田时雨足,鞭牛务深耕,选种随圡宜,播掷糯与秔。」糯就是糯稻,秔就是粳稻。不同品种的生长发育对于土壤肥料元素种类、数量要求各有不同,品种轮换种植是充分利用土壤肥力,发挥种子增产潜力,达到增产的重要途径。 不过随着社会的发展,目前许多传统品种已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,许多人已不会育种、留种,所播之种,只是从农资机构买来而已,对种子没有主动的追求。这样的后果就是带来生物多样性的消失和生态环境的危机,使应对灾害的能力减弱,稻种选育的基础更加狭窄。 此次考察的农场,虽没没在田头竖起稻种保育基地的牌子,却是实实在在的稻种基地——璞心传承保护老中种子自然农耕繁育建设基地:农场种植了18个品种的水稻,这18种水稻寻自全国各地,有粳稻,有籼稻;有高秆,有矮秆;有长芒,有短芒;有白米、紫米、黑米、黄米和红米。



关于稻谷的芒
就如稻分粳稻与籼稻,而稻也可以从有芒和无芒的维度进行分类。《天工开物》上就有记载:「凡稻谷形有长芒短芒,江南名长芒者曰刘阳早,短芒者曰吉安早。」
湖州农场的18种稻谷中,有芒的只有4种,只占其中少部分,其中「大有」这一超长芒品种,颇得农场主欢心。而「大有」一名,也是取自周易六十四卦之十四卦。大有,有民以食为天、昌隆通泰,祈求好运之意。 至于普通农户种植的水稻,则大多为无芒或短芒的品种。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,有芒的产量低应该是问题所在。 但有芒的品种也有它的价值。在抗虫害、兽害方面,有芒品种发挥其锐不可当的锋芒。有种长芒稻俗名「鸡哽芒」,意思是说鸡食此稻时,易被芒刺卡喉。还有种乌芒稻「山乡稻熟,兽辄食之,此稻秆高芒硬,兽不食,故多种焉。」



关于稻谷的茎秆
稻谷的茎秆在古书中称茎或秆,譬如《吕氏春秋》审时篇:「得时之稻,大本而茎葆。」 茎秆有高矮、粗细、软硬、强弱之分,茎秆的名称在各地有有「脚」、「箕」「管」的不同。于是水稻品种中便有:高秆、高脚、矮秆、矮脚、矮箕、长箕、细秆、大秆、青秆…… 在湖中农场的400亩稻田中,远远看去会觉得所有的田块的稻子都一般高,但走到近处,就能看到田块与田块的水稻,高低并不相同,高的茎秆可以达到矮的茎秆的一倍之多。农场主人认为有的水稻「秀气」,有的「粗壮」,这种感官印象就来自于稻谷茎秆的差别。



关于稻米的颜色
《天工开物》上说:「米色有雪白、牙黄、大赤、半紫、杂黑不一。」白色是稻米最常见的颜色,但亦有红、黑、紫等多种颜色。通常所说的米色并非是米唯一的颜色。 此行所考察的农场,种有白米、紫米、黑米(鸭血糯)、黄米和红米。值得一说的是红米。在历史上,红米是一种米质较差的稻米。南宋诗人陆游就写了很多与红米相关的诗歌,表达自己淡泊仕途、安贫乐道的心情,譬如「赤米老能饱,浊醪贫可赊」;「白盐赤米已过足,早韭晚菘犹恐赊」…… 

但湖州农场所种之红米,据农场主人说是少见的红粳米。红籼米差,而红粳米则是品质优良。由此也可以看出「红米品质差」的经验也过于武断,在曾经存在过的几千种稻种里,口感优秀的红米应该不止一种。




关于粳稻与籼稻
粳,一字多音,北方读为「jīng」,南方读为「géng」。粳,有硬的意思,原本为稻之不黏者。黏者为秫,亦谓之糯。粳和糯是中国传统水稻的两个基本分类。它们的主要分类标准是黏与不黏。黏者为糯,主要用以酿酒;不黏者为粳,主要用以饭食。 籼,最初只是江南对于粳稻的称呼,也就是说,籼最初指的是不黏之稻。后来,人们才发现,江南所谓的「籼」还有与北方的「粳」不同的地方。一是和短圆外形的粳相比,粒稍细而尖长;二是口感上较之粳稻差硬;三是成熟期较粳稻为早。 中国南方多为籼稻品种,北方多为粳稻品种,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之间为有籼也有粳的交叉地带。造成籼粳分布的差异,原因是温度,以及受温度影响的生长期日数。此行考察的农场属于太湖流域,年日照时数为1613~2430小时,是浙江省日照较多地区之一,适宜种植大多数的粳稻和籼稻。

关于鸟雀食稻
麻雀之于稻谷,可谓是褒贬参半。有时候它是害鸟,比如文革期间的除四害,麻雀便是四害之一。而如今,驱赶稻田里的麻雀也是所在多有。温和的就扎稻草人惊吓群鸟,激烈的会放炮震慑雀群,通过声响将鸟吓走。 不过古人却观察到有一些鸟类扑食蝗虫的现象。《南朝》记梁武帝时「范洪胄有田一顷,将秋遇蝗……忽有飞鸟千群,蔽日而至,瞬息之间,食虫遂尽而去」。 


湖州农场的主人在麻雀一事上,有着朴素的生态观,与古人心意相通:土地是无私的,给人带来食物,自然让他学会了感恩。稻米种于土地之上,应该与鸟儿一起分享。


2016朴舍舌尖上的健康——稻篇,将通过全年六次考察,全面记录稻米种植,包含浸种布秧、插秧、耘田灌溉、收获、加工、年糕制作等全过程。并邀请六位相关专业的嘉宾,从不同角度为我们解读稻事,农事,有机事,天下事。


稻事(四) 志愿者


品控/吕绍麒  德国色瑞斯认证国际检查员,台湾中华有机农业协会副秘书长。

摄影/毛舒懿  

摄影/陆志平 天机电子科技】联合创始人,业余摄影爱好者,行摄七大洲。

文案/阿甘 【一米市集】专业文案。

后勤/刚好  【朴舍】创始人,【刚好公社】创始人。



朴舍是都市可持续生活教育站。扶持友善生产者,自然农法、有机、传统工艺等,并在此基础上寻找最佳产地,最佳口感的食材。朴舍考察团队的足迹已遍及百余家生产者,可持续生活讲座已让千余人受益。


2016年,朴舍开启【舌尖上的健康,最美食材发现之旅】公益考察。涵盖米面油蔬菜杂粮调味品中药滋补品等等。项目历时2个月筹备,10个月约200人次的支持,30处至少18个月的全国考察,30余名专业志愿者的付出。


我们已完成以下发布:

http://t.cn/R5v9ggl 山西陈醋一•考察篇

http://t.cn/R5v9sM4 山西陈醋二•鉴尝篇

http://t.cn/R5wLlwW 山西陈醋三•工艺篇

http://t.cn/Rt2RulD 稻事一•浸种布秧

http://t.cn/Rt7Hm4M 稻事二•插秧

http://t.cn/RtV1vc3 稻事三•耘田灌溉

http://t.cn/RcAW3c5 四川平武•中华蜂(一)

http://t.cn/RV2ABWj深山野生核桃•云南楚雄


欢迎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:

微信公众号posulife;

微博:朴舍的微博;

微信群。请添加微信ganghaogs申请入群,入群认证密码:吃货


感谢关心我们活动的您,第一时间了解项目进展,可以给我们声援,真实了解到我们的每一步进程。


★★扫描二维码支持【舌尖上的健康,最美食材发现之旅】众筹计划也可以点击“阅读原文”进入。


支持任意金额均可获赠价值200元的日用洗护安全微信课程。将教会您最彻底、最环保、最经济的洗护方法,200元搞定全家洗头洗衣洗碗等等洗护问题。请支持众筹后,添加微信号ganghaogs聆听课程。
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